中国百科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以及论文查重服务,包括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MBA论文、职称论文、学位论文、论文格式、论文范文、论文提纲等!

首页>论文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教论文-地方高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探析范文

论文范文 2022-09-23 09:12:03 论文范文大全 765 ℃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备受关注,特别是社会对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立足地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考试方式、搭建临床实践基地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高质量的医学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思考,为地方高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院校与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问题密切相关,担负着向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精技能、重人文的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1]。目前国内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建立,重学术教育、轻实践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水平不足,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令人担忧。为此,地方高校必须立足社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与国际医学教育前沿思想,完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发展空间,不仅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夯实理论基础,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水平与能力,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让应用型医学人才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1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举措

1.1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亦是地方本科医学院校、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办学定位的基础。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凸显“应用型”培养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将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必修课、实践课等学习模块进行整合,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2]。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强化和保证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强化其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训练,锻炼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拓宽其医学口径,注重实践教学,增设人际交往、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方面课程,从多个渠道出发,强化医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地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顺利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提升学习能力,为日后从事医疗卫生事业夯实基础。

1.2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在医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医学教育发展模式,在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德育思想,朝着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发展。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关键点之一。人文素质教育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可以通过增加音乐鉴赏、文学赏析等课程,以多样的艺术形式丰富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医护人员的重要性,体会生命的美好。明确医学的重要性,坚定学生的医学使命,提升学生道德素养[3]。其次,高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多种专题活动,例如医患关系探讨讲座、生命伦理讲座等,与当下百姓关注的热点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明确医生职责,正视医患矛盾,引导学生掌握更多与病患沟通的技巧,提升医学生人文关怀的内生动力与救死扶伤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与重视。第三,地方高校要在育人过程中加入创新学分,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完善临床实习医师导师制

       地方医学高校为了快速发展,要尽可能地聘请优秀人才,诸如要硕士以上学历的医师,担任实习生导师一职。导师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需要了解医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现状、心理动向等,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导师可以结合学生现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与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早日完成学习目标,顺利毕业。导师还需要发挥与强化“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更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导向”教育,便于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引导”,从医学实践出发,围绕应用型人才特征,尽力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渠道,注重实验训练以及实习过程,有效锻炼医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动手能力,从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

2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考试方式

2.1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需要各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对当前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一方面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比例,增设临床实践与社会实践课程等,实现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融合,保证课程结构比例的科学性,发挥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建设双语课程教学。要打破学科壁垒与边界,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有效整合,根据高校医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持续更新课程体系,推进医工融合、医理融合、医文融合及医医之间的学科融合。要加快医学教材建设,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应用型这一重要特点,集学、教、考、训、赛等多种内容,以多元化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和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的实验,加强自主探索,提升其实践水平[4],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日后的医疗职业之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优化教学方式

       地方高校要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就必须要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借鉴业内的先进教育思想并优化教学模式。首先要结合不同的医学专业,探究相应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更新,进一步强化知识的联系和整体性。比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病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之中,还可增设研讨活动、观摩活动、竞赛活动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便于高效吸收医学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其次,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要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等丰富教育资源,搭建学生线上实践平台,借助光盘、视频、教学课件、案例分析、测试等系列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延伸其学习空间,助力学生不断成长。

2.3推进考试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检测,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查缺补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师与学生的考试观:教师要正确认知考试,明确其功能性与价值;学生要正确认识考试,理解考试是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其次要科学调整考试结构,缩减考试成绩比例,增加其他考核成绩比重,如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实践活动、实验设计、学习态度、师生合作等,从过程考核的角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要对考试内容进行改革,摒弃较多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内容,既要围绕着医学基本教学素材开展,还要适当引进先进的科研理论,在试题上加入更多的主观题和病例的讨论、案例分析等综合性题目,使学生通过试题认识到,医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或是在考试前临阵磨枪,只有真正在课堂中深入思考与探究,才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搭建临床实践基地及实践教学平台

3.1重视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临床教学实践是提高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要多方举措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做支撑,保证教学实践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可通过与当地多个医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还要结合临床基地教学实情,制定检查制度。通过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融入试讲、课后评教等检查手段,从各个阶段评估师生的整体素养,及时了解基地教师教学现状,提升其教学主动性。要充分发挥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的作用,结合地方高校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实践基地教学机制,从多个渠道做好基地开发建设工作,使教学基地集生产、科研、教学、培训等多种功能,培养全能型医学创新人才。

3.2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

为学生创设科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为自主地接受医学知识的熏陶,强化医学生整体素养,需要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首先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并针对不同科室的日常需求,有计划性地培训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考核,提升其实践能力。要将医学生毕业考试和医师资格考试接轨,强化考试质量,检验学生整体能力,做好最后的把关工作;还可融入竞赛机制,巩固学生实训基础。要拓宽学生实践学习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水平。还要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创新活动,如文学交流会、传统文化欣赏、品书会等,陶冶学生情操和审美能力,在拓宽学生眼界,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保证了医学生在活动中完善知识结构,这不仅能陶冶美好情操,开启智慧思维,更重要的是爱国情怀与综合素养也会得到质的升华。

4建设高质量的医学师资队伍

4.1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尤其是教师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如何提高医学师资队伍水平,首先是要保证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强化师风建设,为高校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其次针对医学院校特别是青年教师多数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授课不能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情况,定期展开培训活动,邀请优秀的临床专家前来授课,将创新性的理念与规范性的教学相结合,增加培训力度,强化培训质量,在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中,打开教师的眼界,丰富其理论知识,强化其实践能力。还需努力为教师提供出国交流、外派学习和深造机会,鼓励其不断学习,提升学历。在教学环节融入竞赛活动,设置奖励机制,邀请教师积极参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升其教学质量与专业技能。同时邀请业内专业培训师对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这种内培外引的方式为高校培养一批高学历、高能力、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团队。

4.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机制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代,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之一[5]。首先,地方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条件及教学情况,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提升其运行实效。对于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相应指导。各个院系成立二级监督小组,用以监督日常的教学设计、课堂授课环节等。其次,重视和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在督导理念、督导方式方面不断改进与提升,进一步规范教学的日常行为,对学院教师备课制度、试讲制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督教督学,全面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医学教学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国内外医学教育发展新形势及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新需求,地方高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要应时而动,在坚持医学教育优化内涵、守正创新的基础上,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及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培育计划与方案,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输出,确保学生理论体系的扎实性;另一方面要拓宽实践渠道,为学生带来更为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同时,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成长,锻炼发展为卓越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汪亚男,王小许.医学院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以安徽省医学院校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8):116-118.

[2]孙明艳.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0:6.

[3]宋文文.“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20:8.

[4]谢合日扎提·阿不都黑力.新疆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前后对比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9:3.

[5]朱惠延,王莉芬,张新华.新时期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以南华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9),11-13.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